忠貞的紙本派

戰鬥吧!《動物大探奇》

孩子晚餐後,就地在餐桌邊,抽出《動物大探奇》這套書,一人一本,各自隨意翻開某頁,開始討論彼此翻到的那個動物,誰比較強,「我的有牙齒耶」、「我的這個力氣很大」、「我的會飛」、「我的有毒」,也可能一翻開就聽到孩子說:「喔,我的這個很弱」、「我這個一定會被你的吃掉」。好幾回合,不斷延續。

應該很難想像,如果我們是發了三個kindle給孩子,他們還是這樣隨意翻頁,一樣如此熱烈討論。

邱三小正在玩自創的「動物隨意大亂鬥遊戲」

孩子還有許多體驗也都很實體取向的,以書的類型來說,立體書、觸感書、互動書、有配件的書都是非常有趣且難以取代的紙本。以書的開本、用色、用紙,也都會幽微地在「摸索」的過程,累積出難以取代的美感。

對不起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近藤麻理惠說,整理(丟棄)書籍的秘訣就是,整理時絕對不要把書翻開來讀,因為一但陷入閱讀,就會難以整理。這句話對我來說,就是閱讀最棒的地方,因為,這種隨意地閱讀,有時候會造成不得了的後果。實體書籍的隨意擺放,會展現出不同的邏輯,有時候甚至會有特別的靈感跑出來。忘記是誰說的,雖然亂糟糟地會讓我們找不到東西,但,幸運的是我們總可以找到別的東西。

我自己也非常享受在自己家裡,沒有目的地在窗邊就拿漫畫來看、去上廁所前拿本散文去看、小孩在旁拼圖自己就看科技史、和克里斯喝啤酒時就他看歷史我看設計。這樣的生活場景,也很難想像全面電子化。

這是我跟克里斯在廁所的共同策展

不過,我持有實體書的方式,在人生中許多許多的搬遷(30歲以前17次,30歲以後8次),學到的教訓就是不買書了,改成使用許多張圖書館借書證,所以家裡還是有很多書,但是不擔心搬家時的可怕打包了!不過有累積了其他後遺症,例如,我現在對於可以長久持有的書(沒有借書期限的)都會一直延遲閱讀,導致一直唸不完。

對抗《童年的消逝》?

最近聽到的podcast,有幾個關鍵字,意外地在不同串流中流竄(也可能是自己特別關注),例如紙本書、實體物、文字、學習。

李如一是其一,他在幾個不同的podcast提到,當你成了父母,你會發現,在家有實體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像是策展一樣,讓孩子可以實際地觸摸、感受、接近、閱讀書本。這並非電子書可以提供的體驗(李如一自己也曾經是做過電子書創業)。李如一自稱Neil Postman的信徒,後者著名的著作有《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這本書我沒有仔細讀過(依稀是大學的時後有翻過),根據李如一轉述,「童年」的概念是始於(或者說伴隨著)印刷術,孩子無法理解文字這個符號, 而成人把秘密放在文字裡,區隔出與孩子世界的差別。而電視的出現讓這個界線漸漸消逝,電視以自然語言、畫面,將原本孩子無法自然觸及的成人世界向孩子展開。在2019年成為父親的李如一繼續說,但是,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理論跟建議,多半是提醒大人不要讓孩子太早接觸電視,強調閱讀、書本的重要性,雖然不知道這樣的論述是否受到Postman的影響,但至少這是接近Postman的看法的。

左側是李如一信奉著《童年的消逝》,右側是李如一說「此書甚爛」的書,但我覺得該書甚好

透過克里斯推薦的唐諾,聽到他說自己會翻著辭海,看看哪些字自己學過,但沒有再用了,或是根本沒有學過。辭海也是一個很有份量也很獨特的實體書籍,光是放在桌上翻閱,就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李如一跟唐諾的podcast,都還談到其他有趣的觀點,我一起放在文末跟大家分享。

#189 李如一:对互联网的幻灭,以及一些理想主义的对抗

另外是克里斯介紹我聽的幾集唐諾(都在香港的podcast節目,大地書香)

唐諾談文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