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書寫不是陌生的事情,但全然公開的書寫還在練習。

照片來源:伊日生活YIRI LIVING

有許多朋友叫我丫丫,

有三個小孩叫我媽媽,

跟很多夥伴一起在做有趣的事情。

讓我有動力寫下的東西,

多半關乎閱讀、環境、永續、旅行、育兒、陪產。

教檢應考小補帖(下)

本來希望可以在放榜前寫完這系列,但,實在是忙到炸裂,只好趁著剛放榜完,還感受到某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道德責任,快點完成。

這篇文章,比較接近考試前的技術分析,而非長期的讀書計畫了。會聊幾個技術性問題,都是我自己也很好奇,但是花了一點時間才搞定的,其中包含了錯題容忍率、考科分析、寫題配速,最後搭配我的成績單作結。

錯題容忍率:從七到五。

這題我曾經很勇敢地在群組裡面詢問同學,結果,得到了一片靜默…

第一次出手詢問,結果毫無動靜。

於是我考題重出,從綜合題改成選擇題,希望可以提升答題意願。

這次真的有人回了,結果回D選項。

既然我同學都這麼客氣,我只好自己自問自答。我先是在群組公告說,「基於某種神秘公式,我已經得到答案了。」至於,這個公式是個樂觀的共識,我假設佔分五十分的手寫題(包含綜合跟問答與作文),都得到一半分數(25分),所以,以六十分及格為目標,25題的選擇題(每題兩分),可以錯七題!

「七題」。這就是我的容忍率。

可愛的是,當我這麼樂觀地宣告時,同學私訊就來了,他們擔心我這樣實在太樂觀了,所以終於說出了「五題」。選擇題只錯五題會讓手寫部分的緩衝更好。太好了,我終於得到答案了,而且一有答案,就變得非常有參照標準,在做考古題也會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錯題是否有在五題以內。

考科分析

自從110年教師檢定資格考改制成為「素養導向」後,考科也有重新設定,以下是新舊制的比較。

一、各類科共同科目不變。如國文或數學。

二、教育專業科目:

(1)現行考試科目:教育原理與制度 → 110年起考試科目:教育理念與實務

(2)現行考試科目:幼兒發展與輔導、特殊教育學生評量與輔導、兒童發展與輔導、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 110年起考試科目: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3)現行考試科目: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身心障礙組)、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資賦優異組)、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 110年起考試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針對共同科目的「國文」,整個裸考,在完全沒唸書的情況之下,用人品跟之前的常規體制內教育經驗去考。但是,聽說滿多人受惠於《搶救國文大作戰》,想要補強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至於專業科目中,我自己覺得比較苦手的是「教育理念與實務」,這是個包山包海的考科,有理論、現場案例、以及許多的法規,而且,因為涵蓋面向很廣,有時候會難以判斷自己是理論不好,還是實務經驗不夠,還是法規不熟悉。後來證明,是法規真的不熟悉,而且考得滿細的。

寫題配速

上述的題目,除了國文是考一百分鐘之外,其他三個專業科目都是八十分鐘。而我的寫題配速都一樣,先用20分鐘去寫25題選擇題,其他的60分鐘拿去對付綜合的手寫題。

我在寫題之前,會先翻到最後去看手寫題的題目關鍵字,例如「偏鄉」、「訊息處理」、「同儕鷹架」、「功能論與衝突論」等,在寫選擇題時,看到相關的關鍵字,會標記出來,作為之後手寫答題的用字參考。

配速可以從平常模擬考去練習看看,這樣在考場上會比較容易掌握節奏。另外,雖然我們是用「寫題」的概念來看時間分配,但其實真正要訓練的還有「快速而正確」地理解題目,也就是說,關鍵不只是「寫」,「閱讀」跟「理解」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成績公布

考試當然是非常的「結果論」,所以寫了兩篇落落長,還是要以成績單來佐證。

及格門檻是四科平均要超過六十分,並且不得超過兩科低於五十分。

終於把這這兩篇完成了!動力是,我之前已「考過教檢」為理由想要去買的手機,已經入手了,相關的教檢分享,似乎也不能繼續拖下去。

預祝所有要考幼兒園教師資格考的朋友,一切順利。希望這個blog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簡稱教檢),應考小補帖(上)

報考並就讀清華大學師培中心這個學程的同學,基本上目標都是要在一年的課程後,通過上述標題的教師資格考試(簡稱教檢)。學程在6/17結束,考試在6/4舉行,簡單來說,我們這群學生其實是在課都還沒全部上完的情況下,就先衝去考試。教這個學程的老師也算是有經驗了(第二屆了),所以會在課程進度上做滿多設計跟調整,讓考試範圍會出現的主題、理論、學派、法規、環境規劃等,都盡量在考試前先上完。

我面對這次考試,很難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應考對策,因為我個人唸書的時間超級少而且又非常破碎,不算是準備充分就應試。不過,這些想分享一些,花了我一點時間才最終搞懂的概念或策略,希望可以給後來的學弟妹一點捷徑。

但是如果你是有縝密地讀書計畫的,這邊的做法可能不一定適合你,但還是會有一些普遍的準則是可以參考的。

不同老師蠆考試前都透過不同方式安排統整複習,這部分有突然功力大增的感覺。

自己唸或讀書會?

上學期末,欣穎老師邀請了第一屆的學長姐回來分享他們準備考試的經驗,好幾位都提到他們是組讀書會一起唸書。可能是晚上九點,一起上線互相陪伴跟討論。也可能是實體地每週有聚會唸書。

讀書會派

讀書會有幾個好的效應:可以透過團體進度去自我要求、跟同學討論也可以多方釐清自己不懂的觀念、就像自己沒有進度達標,但是透過出席讀書會的交流,也會有被動進度推進。

他們還提到一個我覺得滿有用,但我終究沒有做到的方法,紀錄在這給大家參考。

「用Excel建立一個資料庫,把所有你不清楚的概念或字詞,集中在一起。例如,你不太了解『華德福』教育的特色或理論,你就見一個『華德福』的詞條,往後打上你查到的定義,遇到不會寫的題目等等。」

他們是把這個資料庫當作共編文件,我覺得效果應該很好,雖然我沒有執行。我當初甚至很想請學長直接開放權限給我們這一屆,但當時的我沒膽……

自己唸派

在問答分享的最後,我追問:「聽起來你們都是組讀書會唸書,那有沒有人是單打獨鬥的?」

結果有個學姊就是,她說她就是自己安排進度,自己讀,沒有跟其他人一起唸書。其實,我也只是想聽到有人是單打獨鬥,求個安心。因為我應該很難擠出時間跟其他人開讀書會。

不過,我的心得是,就算是自己一個人唸,也一定要能一起交流、提問的線上社群,雖然非同步唸書所提出的問題,不一定會很立即睇有人回答,但是,基本上都還是人剛好有空或有愛,可以討論跟釐清。另外補充的是,最好這個交流群組是「單純只有學生,而沒有老師加入的」,雖然師培中心的老師有鼓勵我們大家提問再有老師參與的大群組,藉以理解我們的困難跟卡點,但是,在老師面前提問,壓力較高,還是先在單純的同學群組中問問,大家覺得需要專業意見再去詢問老師。

在進入考古題話題前,先下個警語:我並沒有做很多考古題。有上圖作為真相。

考古題的when, how, and HOW MUCH?

上圖警語表示,我並沒有做非常多考古題,但是,我有做的考古題,都會全面地做「錯題筆記」,也就是把錯誤題目所包含的模糊概念或錯誤觀念釐清,並且整理出正確資訊、理論的脈絡與對照表格。所以範圍只包含老師在考教檢前,連續三週的模擬考題(每次都是四科全考)。

班上有許多同學是一開學就開始刷考古題,我相信這樣做的話,熟練度應該會增加,但我自己的經驗是,上學期每個科目萬箭齊發,對我這種沒有底子的人來說,做考古題跟錯題筆記會非常挫敗,會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到了考前三週才做,其實也很危險,涉略的範圍不夠大,且做錯題筆記的時間很緊揍,壓力較大。

回過頭看,如果能在下學期去實習之前養成習慣來做錯題筆記,可能是不錯的時間點。因為去實習完之後會突然覺得「完成了什麼重大任務」而「鬆懈下來」,要養成新的堅持不太容易,最好是去實習前就養成,然後在實習間跟實習後,盡量去維持這個習慣。

至於考古題應該刷多少年多少遍,見仁見智,多刷多練習總不會有害,但是因為近年來的出題方式改變,從110年開始改為「素養導向」的考題,建議是這類題型要多熟悉,多練筆,不要太被過往的出題方式給誤導(較多背誦或是分科過度)。

應考用具

以上是我在我家白板逐步擴充的應考用具。

從上面列舉的應考用品,可以看出,我基本上就怕兩件事:太餓了、頭痛了。餓了我就會分心脾氣差,頭痛就會思緒打結、注意力缺失。所以大家要好好理解自己最佳表現的「宿敵」是什麼?

我是把這個照片PO在臉書上,立刻得到溫馨提醒數枚:需要帶身份證(核對身份),也需要帶畫選擇題的「鉛筆」跟「擦布」,至於因應個人習慣需要的消毒酒精或防蚊液,則可以自行判斷。

上述有兩個東西讓人困惑,一個是圍巾,一個是月亮杯。

圍巾是因為考場多半都會開冷氣,而且非常冷(大概像區間車那麼冷),所以我就準備圍巾跟外套避寒?!事後證明非常有用。

月亮杯則是因為考試當天適逢我可能來經的那幾天,我不問機率,早上先塞好杯,既無異物感,又不會焦慮不安。

應考小補帖上集,就結束在「應考用具」這個段落。下集則會談談考科分析、錯題容忍率、寫題配速,希望我可以在當選市議員之前寫出來(對,本人最近在參選台中市北屯區市議員!)。

無與倫比的一年:致第二屆清華幼幼班

小畢典:溫馨、可愛、感人、三八

啊!相較於上學期還野心勃勃地一週一更,時間似乎從上學期期末考完之後,就一直飛速運行。上一篇文章是二月份上架,三月份則是一頭埋進幼兒園的期中實習、四月份是實習後的回血以及努力跟上學習大隊(下學期的重要科目好多:教育心理學、特殊教育、環境規劃、課程設計與評量等…)、五月份班上籠罩在「喵的勒,教檢怎麼快到了」的氣氛下、六月四號正式上場考。以上每個階段好像都可以生一篇文,但,真正讓我感動到立馬回到這裡書寫的是昨天同學籌辦的「小畢典」。

用這張又三八又可愛的照片當作開場

籌辦同學適齡適性地運用同儕支持

本來以為只是去原本教室跟大家聚一聚,去了才發現,籌備同學霹靂用心,而且,真的是很「適齡適性」地讓班上同學的專長跟特點融合在各個環節。

正式地邀來我從來沒看過的院長(正裝出席)、以及學程主任(某男子),還驚喜地邀約了尚芳老師(律動)跟明祐老師(華德福),本班大總管雅雯當然也「王牌」出席。同學準備了流程與事前溝通、師培中心準備了小禮物還有獻花跟Pizza、沐民準備了回顧影片(我一進場正好看到我在螢幕上跳客家手指謠,羞~~~)並且擔任當天的影音紀錄、安淇客製了我們班才有的結業證書、喬治準備了給老師的奉茶、亞錚全場司儀、秉真默默cue了我去第一個發表畢業感言。這段精彩到不知道該放哪張照片!!!只好照片連發啦!

正裝出席的院長,以及老師們,跟同學拿著專屬的結業證書大合照。我在「畢」字的左下角的隔壁。
疑似這群瘋子(?)籌備的,秉真、宜玫、亞錚、還有照片上沒出現的沐民跟安淇
優秀的大傳人、特教專業與本班槐寶,沐民。還有中間的手作、美術達人,安淇。與右側人正心又美的子琳。
喬治老師奉茶準備中!秉真很像在督學視察。
安淇製作的畢業證書,還有手作的松鼠跟小卡。小卡上是Q版的全部同學耶!我應該在最後左三。
畢典趴踢的pizza還帶回家餵飽了全家!

好多人上台都哭了,但我沒有

我是在台下才哭。很多同學的發言都很催淚,大家都好真誠又好感性喔。

但是先記錄一段讓我笑出來的,心汝上台時說:「第一次遇到全班同學人都超好的,真的每個人都超級好的,也不會說在競爭或幹嘛,好到我都覺得說,怎麼那麼扯啊!」哈哈哈,本班舞蹈總監的評語好好笑,也太扯了吧!

同學可能覺得反正丫丫不怕上台,就傳訊息問我畢業感言可不可以第一個講,當然可以啊,我當下想說,先講完,如果要離開可以先離開,結果發現同學發言根本精彩到走不開,連雅雯約我們去拿pizza時,雅雯都還說:「可不可以請同學先停一下,因為我也想聽大家講話。」

我在五分鐘內準備了四個感謝:第一段,謝謝自己每天在195公里的通勤中,快快樂樂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第二段,在面試的時候,提到我最期待的是在這一年內可以遇到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生命經驗,但同樣對幼教懷抱熱情的夥伴,這點真是太物超所值了,謝謝同學讓這一年成為無與倫比的一年。第三段是謝謝師培中心的老師讓我重新理解也體會了體制內學習的美好與可以有的開心享受,尤其在葫蘆上國小之前認識到這點,真是太棒了。

最後一段則是將我自己的經驗獻給同學:「我今年四十歲了,還有三個你們也都認識的很小的孩子,分別是兩歲、四歲、六歲,想要跟同學說,或許你在將來的某個瞬間,突然發現你對其他的領域有好奇,或是有其他專業想去嘗試,但你可能擔心太晚了、自己太老了、太忙了、孩子太多了、這一切太困難了,希望你們在這樣的時刻可以想到我。這一切的確很困難,但這些並不會真的阻擋你,有時候,反而是因為那些困難,才讓我們真正可以前進。」以上真心不騙。

但是,如果你的人生選擇發生在40歲以後,或是當時你已經超過三個孩子?「沒關係,我們可以想想依綾(四個孩子)跟Happy姐(超過四十歲)。」

左側為那位說大家很扯的舞台總監,以及本班高顏值同學的部分代表。

希望你遭遇背叛與不公正、希望你不幸、希望你被忽視

真正讓我眼淚擦不完的,是郁茹同學的畢業感言,她在教檢考試當週確診,而教育部沒有確診者補考、防疫考場或是線上監考的配套措施,她失去了今年跟我們一起考試的機會。她的感言讓我印象深刻,而搭配上她的經歷又讓我非常不捨。徵得她同意後,在這邊分享全文:

畢業感言 by 郁茹

來到這個班,相信大家報考的動機都不同,我個人是蘊釀了幾個年頭才決定參加報考,加上自己在相關領域工作中深覺專業不足,太久沒有學習而思想枯竭,所以應該算是學習動機強烈的來念書。期許著自己能在這一年衝刺班認真專注的成長,雖然中途也是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刻,而且還不少,想達到標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最後還是讓我撐到了教檢大拜拜的時刻,雖然不知道會不會過,但這練了數個月的寫字手已經蓄勢待發。

然而,吃瓜群眾(誰?)不肯讓我上演大結局,我在不該確診的時候確診了,111年的教檢就這樣與我擦肩而過,勢必應考這心路歷程還得上演第二季。大家努力準備考試的那幾天,我真的暗黑到不行,頓時失去了關鍵的短期目標,又只能關在房內配著中藥西藥想東想西,琢磨是不是人品累積的不夠,還是有什麼重大缺陷自己還沒有*覺察辨識到,失去了這個考試機會,過去一年的努力變得透明看不太到。

在想畢業感言時,回憶過去一年種種,是我們學幼教強調的學習歷程,想到班上課程、同學、老師們,心裡突然覺得溫暖又療癒,我細數我無形中得到的或許比實質失去的多,像是可遇不可求的高峰經驗、與組員共同努力克服痛點的共同成就感。我常形容我們班是臥虎藏龍,不只擁有各式的隱藏技能,同學們積極認真的態度更是時常鼓舞及感動了我,老師們及雅雯給予的幫助、引導及專業知識,更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慢慢的找到自己,更認識自己,希望我能帶著這份禮物在我的人生繼續昂首向前,然後那些專業知識跟解題技巧不要忘得太快因為明年還要用到。

我想跟大家分享可以受用一生的一段話:

很抱歉這麼說,但在未來的歲月裡,

希望你遭到背叛與不公正,

希望你不幸,

希望你被忽視,

這不是我說的,是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羅勃茲在一個中學畢業典禮上給畢業生的祝福。

遭遇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樣你才會明白正義的價值;

遭受背叛,才會懂得忠誠的重要;

遭受到不幸,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角色,並能明白成功並非命中注定,別人的失敗也非天經地義;

希望你被忽視,這樣才能意識到傾聽別人的重要性。

不論願不願意,似乎很難避免,但是否從中受益,取決你是否能夠參透人生苦難所帶來的價值, 我參透了,所以我決定成立112年教檢陣線聯盟,希望同學都不要有機會參加,但有需要的同學仍可向我報名。

最後,不論是你最後頓悟了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或是有了生是幼教人死是幼教魂的決心,希望大家之後每踏出一步都是愈走愈穩,愈踩愈踏實,莫忘初衷,畢業快樂。

p.s. 謝謝每一位幫助、支持、鼓勵、啟發過我的你們

我相信正中間這位音樂一下就可以立刻跳起上學期舞步的郁茹同學,將來一定會一切順利的。

莫忘初衷,珍重再見

在許多同學的感言中,聽到了很多次「莫忘初衷」,我想,我自己的幼教初衷是什麼呢?

近期看到一段讓我滿有感觸的話。

簡單來說,教育工作,就像欣穎老師期末的那句話:「這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在這個生命影響生命的起點,我在清華幼教也被五十幾位同學老師,影響了生命。

忠貞的紙本派

戰鬥吧!《動物大探奇》

孩子晚餐後,就地在餐桌邊,抽出《動物大探奇》這套書,一人一本,各自隨意翻開某頁,開始討論彼此翻到的那個動物,誰比較強,「我的有牙齒耶」、「我的這個力氣很大」、「我的會飛」、「我的有毒」,也可能一翻開就聽到孩子說:「喔,我的這個很弱」、「我這個一定會被你的吃掉」。好幾回合,不斷延續。

應該很難想像,如果我們是發了三個kindle給孩子,他們還是這樣隨意翻頁,一樣如此熱烈討論。

邱三小正在玩自創的「動物隨意大亂鬥遊戲」

孩子還有許多體驗也都很實體取向的,以書的類型來說,立體書、觸感書、互動書、有配件的書都是非常有趣且難以取代的紙本。以書的開本、用色、用紙,也都會幽微地在「摸索」的過程,累積出難以取代的美感。

對不起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近藤麻理惠說,整理(丟棄)書籍的秘訣就是,整理時絕對不要把書翻開來讀,因為一但陷入閱讀,就會難以整理。這句話對我來說,就是閱讀最棒的地方,因為,這種隨意地閱讀,有時候會造成不得了的後果。實體書籍的隨意擺放,會展現出不同的邏輯,有時候甚至會有特別的靈感跑出來。忘記是誰說的,雖然亂糟糟地會讓我們找不到東西,但,幸運的是我們總可以找到別的東西。

我自己也非常享受在自己家裡,沒有目的地在窗邊就拿漫畫來看、去上廁所前拿本散文去看、小孩在旁拼圖自己就看科技史、和克里斯喝啤酒時就他看歷史我看設計。這樣的生活場景,也很難想像全面電子化。

這是我跟克里斯在廁所的共同策展

不過,我持有實體書的方式,在人生中許多許多的搬遷(30歲以前17次,30歲以後8次),學到的教訓就是不買書了,改成使用許多張圖書館借書證,所以家裡還是有很多書,但是不擔心搬家時的可怕打包了!不過有累積了其他後遺症,例如,我現在對於可以長久持有的書(沒有借書期限的)都會一直延遲閱讀,導致一直唸不完。

對抗《童年的消逝》?

最近聽到的podcast,有幾個關鍵字,意外地在不同串流中流竄(也可能是自己特別關注),例如紙本書、實體物、文字、學習。

李如一是其一,他在幾個不同的podcast提到,當你成了父母,你會發現,在家有實體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像是策展一樣,讓孩子可以實際地觸摸、感受、接近、閱讀書本。這並非電子書可以提供的體驗(李如一自己也曾經是做過電子書創業)。李如一自稱Neil Postman的信徒,後者著名的著作有《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這本書我沒有仔細讀過(依稀是大學的時後有翻過),根據李如一轉述,「童年」的概念是始於(或者說伴隨著)印刷術,孩子無法理解文字這個符號, 而成人把秘密放在文字裡,區隔出與孩子世界的差別。而電視的出現讓這個界線漸漸消逝,電視以自然語言、畫面,將原本孩子無法自然觸及的成人世界向孩子展開。在2019年成為父親的李如一繼續說,但是,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理論跟建議,多半是提醒大人不要讓孩子太早接觸電視,強調閱讀、書本的重要性,雖然不知道這樣的論述是否受到Postman的影響,但至少這是接近Postman的看法的。

左側是李如一信奉著《童年的消逝》,右側是李如一說「此書甚爛」的書,但我覺得該書甚好

透過克里斯推薦的唐諾,聽到他說自己會翻著辭海,看看哪些字自己學過,但沒有再用了,或是根本沒有學過。辭海也是一個很有份量也很獨特的實體書籍,光是放在桌上翻閱,就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李如一跟唐諾的podcast,都還談到其他有趣的觀點,我一起放在文末跟大家分享。

#189 李如一:对互联网的幻灭,以及一些理想主义的对抗

另外是克里斯介紹我聽的幾集唐諾(都在香港的podcast節目,大地書香)

唐諾談文字的故事

或許可以喜歡體制內教育

先謝謝照顧我的這個角落,我整個上學期都窩在這。在這個角落聽課、寫作業、小組討論,也利用許多午休,開工作會議。照片看起來這個角落空蕩蕩的,但其實整個學期我都在椅子後面的空間增生許多物件,同學經過都說:「丫丫這邊簡直可以放個置物架了!」

期末考與期末報告

這個學期修了十三門課,期末考了八科(其他則是期末報告),還有許多不是紙筆的實作考試。

期末考的兩個禮拜,我寫完了兩隻擦擦筆。(擦擦筆是個神奇的東西,我來上學才知道有這種東西,這次期末就買來試看看。)不過,後來查詢到,正式考試跟重要文件都不適合用這種遇熱超過40度就會筆跡消失的文具。

照片就是耗盡的兩支筆的屍體

喜歡這段重新體驗體制的日子

我很慶幸自己在葫蘆還沒進小學之前,自己先再度體驗了一次學校生活。某種程度,讓我對於孩子進入體制會有的感受,有了熱騰騰的經驗:一開始會緊張跟焦慮、也會對規範跟要求產生質疑、對於不同教學風格需要磨合、對於作業有時喜歡有時抗拒;時間繼續往下走,開始進入比較穩定的學習節奏、多少聚集了學習的社群、感覺到同學的優勢跟幽默、找到自己在同儕間的位置跟調性。

這個熱騰騰的經驗,可能在今年九月,葫蘆進入國小,會有點幫助吧。可以理解初期階段的不適跟興奮,也可以讓他知道,更加順利有趣的學校生活,是可以期待。對於一直放在心中的,是否要讓葫蘆離開體制自學,總算不那麼糾結了。

這次的學習經驗,有幾個我真心喜歡,且對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元素。

異質而多元的學習社群

首先想到的,是學校裡可以遇到許多不同背景(職業、家庭、專長、興趣)的同學與老師,非常有趣。雖然上學期末因為某些教學者的風格讓同學苦笑說:某些課程好像不是來上老師的課,而是來跟「厲害的同學」共學。但我真覺得光認識這群人就是一場很棒的學習,而且可以預期這樣的情誼跟連結,是可能延續的。這個人際上的附加價值也很真實。

我滿害怕同質性很高的團體,尤其感受團體的語言都開始同化、價值觀變得厚實但比較單一,會讓我覺得窒息跟尷尬。

認真優秀的教學者(包含同儕)

有的老師的教學技巧跟態度真的會讓你想要成為更好的老師。也提醒自己可以更好地運用戲劇、實作、遊戲跟發表所產生的學習效果。

在合作與補位看見自己的特質

由於每堂課的要求都不太一樣,分組的團體總有人會主動地offer自己強項,而且很不藏私地分享資源跟資訊。我注意我比較常擔任的任務是討論初期的創意發想、架構建立,我也擅於提出具備觀點的意見或反思,另外,我也比我自己想像地更會求助(並真心地表達對強者跟助人者的感謝跟佩服),也願意去發動一些團體活動。但我在處理文件細節很弱、刻苦耐心地閱讀跟做考古題對我來說很痛苦、依賴短期記憶以及聯想式的學習、處理簡報的美感跟資訊彙整的耐心有限。

輸出式的學習最高

我把學習轉變成輸出類型的最典型例子,就是考前唐鳳班。不論我自己準備的程度如何(通常都比我同學低很多),我都勇敢地在考前一天邀請同學一起來線上討論考科,由我主要負責資訊統整,或針對需要補充的部分提出需求。透過這樣主持,讓準備考試成為「主動彙整歸納」、「反覆討論與補充」的輸出形式。通常兩小時的唐鳳班往往超越我自己埋頭苦讀好幾天(雖然我並沒有這樣苦讀)。

沒考好的紙筆考試

雖然我本來就知道我不太排斥考試,但還真沒意料,我其實算滿喜歡考試的。首先是,考試讓考錯的部分變成很印象深刻,不論是因為粗心或理解錯誤,考試糾出來的失分,像是debug了自己的腦袋,很爽。

分數的成就感

全班有個標準統一的競爭,這種緊張感也讓我非常喜歡,哈哈,而且如果分數好,真的會很開心耶。這種成就感,跟做口頭報告那種「基本上都可以」的感受不一樣。我也因此反思,這種(外控的)成就感,真的是很不好的嗎?以及,如果非體制的環境下,類似的成就感會是什麼?

當然,這個成就感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是我沒有得到太低分數而被重傷的經驗,所以可以享受分數。另外,我對於低分可能也免疫力較高了,比較平常心或是比較可以理解低分是被怎樣具體的狀態造成,而不會整體質疑自己的能力。

提早交卷

喔喔喔!我超喜歡提早交卷的。我從小就很不喜歡檢查考卷,所以,常常粗心失分。但,提早交卷的感覺太爽了!

比較不偏食的學習

在上學期28學分的課程中,有幾個是讓我自己選可能不會接觸的領域(律動或倫理或哲學),但因為學程的要求包含了許多無關自己意願的必修科目。以結果來說,我在上述那幾個不熟悉或是不會主動接近的學科中,學到的東西最多,體驗也最深。

本段就以學期成績單來作結吧!

我覺得81分的那科很可疑

體制學習跟自學

回顧上學期在體制內學習紀錄的同時,也讓我思考,自己(或者是否有些人)是更適合或更喜歡體制?

自學對我來說不算是很陌生的事情,不過我之前的大型自學經驗都是連續的「高強度的實作」,比較有累積的例如創業經營、錄製podcast、養成英國腔(?!奇妙的自學項目)、教學與演講、釀酒(學了一次基礎比例之後就自由發揮,而且發揮得滿好的)。而我失敗的自學有日語(從來沒有撐過五個音,更不要說五十音了)、吉他彈奏(從來沒有進階到封閉和弦,所以我寫的歌都是開放和弦或是封閉和弦的替代指法)、人類圖的精通(我還是停留在我被解圖過或是別人敘說過的層次)。上面這些失敗的項目,基本上我都是「一個人」學習,比較少社群、分享、實作或輸出。

所以,我意識到,關鍵並非所處環境(體制內或體制外),而是學習的狀態以及理解自己學習的模式。但在體制內要常保對合作跟共好的投入,不要落入競爭思維。享受外控成就感而非被其所驅動。在自己不舒適的學習模式下,更快也更好地調適。

更重要的,看見自己跟別人跟教學者都是「真實的人」,而非面目模糊的身份而已。

學期影片彙整

這學期有許多科目,都以影片方式完成, 彙整在這留個紀錄,那些都是過了村就沒有這個店(咦?)了。

客語融入教學的手指謠

用(現場擬稿的)訪談秀作為STEAM期末報告

繪本創作:大腳丫愛跳舞

律動期末MOMBASA

家有學習區?用一點幼教規劃家裡

「哇!我們家已經改變過好多模樣了!」昨天放學回家的葫蘆看到我又重新配置家裡動線跟格局,立刻這樣說。

現在的客廳配置,其實是因為看了某篇文章所得到的靈感,靈感如下:

https://living.sinyi.com.tw/DOC_5154.html

這是客廳的參考配置

這是我家參考上圖後的配置

學習區練習

這次的改變,嘗試運用一些有趣的資訊跟學習,例如,幼兒園在規劃學習角的幾個原則(如動靜分明、乾濕分離、近窗區域)、印證一些收納原則(加蓋或不加蓋、大小跟深淺)、書本展示的幾個提案(顏色分類、秀面展示)。每次改變,都再度認證,最喜歡沒有做死的裝潢,雖然家裡的傢俱都是恩典或拾荒,很難說是最適合的風格,但是,「彈性」是我才是最需要的。

美勞角

隨著季節的陽光強弱,窗邊曾經是餐桌、書桌、禪床、榻榻米滾滾區,現在則是美勞桌。

美勞角落建議照明充足(有自然光更好),所以現在把桌子從原本的繪本書牆搬到窗邊,窗外就是陽台,有水源,在幼兒園的規劃裡,美勞區最好離水源近一點,可以幫助創作或是清洗用具。

不過這個區域也成為我跟克里斯的宵夜角落,有時也會在這邊追劇,以轉換一下一直都待在餐廳或書桌的心情。

窗邊美勞區,現在還有另外加上落地窗作為作品展示,結果海派常常要求我展示他的各種作品。

建構區

玩具收納一直讓我苦手,不過,之前去苗栗的永貞國小附幼參訪,突然覺得我也可以嘗試面對這個大魔王。

主任的分享給我很多動力,但最有「突破」的是,她說了一個小故事:「之前教具收納,我怕會有灰塵,所以都用有蓋的合子,結果孩子都亂丟,看到孩子亂丟,我就很生氣。後來我檢討自己,那個蓋子根本增加孩子歸類的困難,於是立刻放棄有蓋的容器。讓孩子只要一個動作,就可以簡單地把教具丟進正確的籃子了。」因為她的分享,所以我也嘗試色系相同的無蓋收納,同時搭配幾個有蓋收納想來印證看看是否會有差異。

另外要特別讚嘆IKEA的ALGOT系列,雖然上牆打洞打到快往生,但,每次為了更適合的功能而改變配置的精準跟輕鬆,真的是其他商品很少有的體驗。/

除了有蓋、無蓋之外,我也在嘗試軟塑膠跟硬塑膠的材質。

語文區

孩子的書籍變多,並排收納的,首度試試用「顏色」來分類,滿有趣的,發現不論書的封面如何,書脊部分最多用字還是白色!以及,我家藍色的書籍意外地多。

雖然書的封面可能是不同顏色,但書脊最多是白色。

這個秀面的書牆,也離開原本的地方(臥房門口),放到入門區。刻意讓某一行的展示書名,都出現重複的字(如睡覺、圖書館),果然葫蘆跟海派都敏銳地發察覺了。

有一排是海狗房東專區。

大肌肉活動區

家裡掛了空瑜的布幔,一直都是孩子很喜歡的玩耍點,之前適當諾亞方舟,塞了超多「鬆散素材」,現在孩子則是垂直向上發展了!

不過,這個地方,我自己也很享受,之前在家待產,準備迎接老三小苔皮時,我也是在這個搖籃裡,晃啊晃地放鬆自己。

幼幼家庭規劃師

我從以前就在想,為什麼沒有一個行業是針對幼兒家庭提供室內規劃、收納建議跟學習安排的呢?雖然都是一些可以後知後覺的概念,但是,如果早點開竅,的確會滿有幫助的。

目前新的配置執行了一個禮拜,克里斯已經覺得這個配置已經可以確定下來,甚至還考慮買電視櫃了(其實就是有收納功能的放螢幕區),孩子也真的如我所期待的,多半在某個特定區域進行特定活動。

但我是想再緩緩,我發現給我一點時間,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就會在我腦中浮現出「具體而確實」的樣子耶!

最喜歡的一門課:課室經營(上課心得)

非常喜歡上這堂課,也非常喜歡這個小組一起完成作業跟討論的過程。這樣的團體感受跟學習歷程,似乎也很真實地呈現出,「其實課室經營在學習的是『與你的夥伴共創學習環境』,而你跟你的夥伴所抱持的信念跟態度,會大幅度地影響課程設計、教室規劃、合作關係、親子與家園互動」。我很開心能夠跟「希望島幼兒園」的全體同仁(?!)一起建立一個笑語不斷、互相補位、兼具創意與謹慎的幼兒園!

另外,老師在教學引導上的技巧跟策略,也讓我非常有收獲,利用手札、圖畫創作、演戲、課程大綱線上資源實作、作息表與法規連結、時時懷抱著學習指標的活動設計等,是非常豐富又超有系統的一次學習經驗。也會刺激我在面對自己的教學,更進一步去思考,如何找出更適合也更多元的教學方式,如何讓學習者真正地投入跟連結自身經驗。

最後想特別回饋給老師,當老師提到面對分離焦慮,你是贊成讓家長進入教室,給孩子漸進式的分離練習,老師是這樣說的:「因為被迫留在教室裡,沒有家長陪伴的孩子,他可能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但,那就是『被遺棄』,所以,雖然適應時間會拉得比較久,但這個時間是值得的。」聽到這樣的看法跟經驗,讓我覺得非常開心也安心,因為這個做法曾經也在其他課堂討論過,而讓家長漸進式陪伴度過的這個選項是被判斷成不太適當的做法,當下我會覺得自己之前陪伴孩子剛上幼兒園的經驗,跟我未來想採取的方式,似乎也是「不適當的」,幸好有老師的分享,讓我一來肯定了自己的經驗跟想法,同時也意識到,對於幼兒園會遇到的事情,沒有絕對單一的標準,不要受到你覺得疑惑或是不安的言論所影響,永遠回到最重要的標準:「我們願意為孩子跟家長的幸福,付諸多少時間與精力。」

邱三小語錄之三(連載中)

2021/04/24
 
剛跟蕙兒聊了三個小時!
然後距離第一個寶寶起床,也只剩三個小時。
 
記錄幾個蕙兒笑甲反過tshiò kah píng kuè)的。
 
一、
葫蘆睡前身體整個壓到海派,
我跟葫蘆說要注意。
丫:對任何小孩都不可以這樣重壓,尤其是年紀小的。
海派回說:可是我現在年紀大了。
丫:你是怎麼變年紀大了?
海派:我就是在幼幼班慢慢年紀大的。
(先笑翻,但繼續提醒海派)
丫:不過你也要注意啊,你也不可以去壓苔皮啊。
海派:但是苔皮已經不年輕了。
(對,他已經一歲半了)
 
二、
海派與隨機陌生人聊天
陌生人:那是你媽媽喔,看起來很年輕耶。
海派:對啊,她才39歲耶。我老師已經一百歲了。
(我對年紀的看法被搞得好亂喔)
 
三、
丫:如果不關燈睡覺的話,你們都會變黑喔。
海派:可是哥哥很怕黑耶。
(這個黑不是那個黑)
 
四、
丫:好,你剪完頭髮了,要不要去照一下鏡子。
海派:可是我會怕耶。
(是怎麼,怕太帥嗎?)

2021/06/01

神奇的海派語錄。
睡前聊天又冒出好多奇妙對話。
 
一、《我的章魚老師》
丫:前幾天我們看的那個海洋的,《我的章魚老師》,你有喜歡嗎?
海:我只有一開始有看到章魚啊,後來我就只看到地板跟你的閱讀沙發的布。
丫:嗯…那是因為你後來都躺在地上或沙發吧。
海:對啊。因為我累累。
 
二、長大的願望。
丫:你長大有想要變成什麼嗎?
海:我要變成帥帥的、會強力攻擊的,大象。
丫:大象?大象的強力攻擊是什麼?
海:他有尾巴啊,不是有一公分?就可以轉圈圈攻擊人啊。
丫:你說的是鼻子嗎?
海:鼻子是用來把小動物撥走的。
 
三、命名的偏好。
海:媽媽你看,這是我組合的很強的武器。
丫(看著用lasy組起來像是航空母艦的作品):喔,看起來真的很強耶。這叫什麼名字?
海:小不點莎莎。
跟海派聊天,真的是會笑瘋掉。
 

邱三小語錄之二(連載中)

2021/06/15
 
居家防疫直擊。放我出去~~
 
一、葫蘆孫悟空
居家時間久了,影音攝取量也劇增,
目前邱三小已經看完一輪的西遊記,
連一輩子都沒看過西遊記的本人,
也被動地吸收了一點情節。
 
有趣的是,因為看了西遊記,葫蘆最近很喜歡這首台語兒歌:
一年仔悾悾
二年的孫悟空
三年的吐劍光
四年的愛膨風
五年的上帝公
六年閻羅王
 
葫蘆解釋是說:
「因為三年級的小孩還沒學會四年級的吹牛,所以只能吐劍光。」
以及,「啊,我好想快點二年級就可以變成孫悟空了!」
 
(丫心想:我覺得你現在就很孫悟空了!)
 
二、隔壁的小王
睡前葫蘆跟海派聊天。
葫蘆說:「我是這邊的大王。」
海派說:「那我是小王。」
葫蘆問:「那你是哪一國的小王?」
海派回:「我是隔壁的小王。」
(丫爆笑:有人三歲就自稱隔壁的小王!)
 
三、一歲八個月的夢話
邱三小都很會說夢話,但苔皮有我的育兒史上最令人驚訝的表現。
他都還不會整句說話,但是會清晰地在夢中說:「牧牧,笨笨,哈哈哈,笨笨。」
(丫:到底在你心目中,二哥是什麼地位呢?)

2021/06/26

你爸到底是多handsome啦!
 
上圖是不同時期收到的不同恩典,
但居然還是可以組成 #邱三小 全系列!
 
 
最近都在育兒鮮少馭夫(神隊友不需駕馭只需讚譽),
但同篇記錄一下克里斯最近趣聞好了。
 
*有天他戴著口罩去接海派,
海派同學看到他,喊了聲「XX爸爸」,
老師連忙解釋:「XX爸爸是外國人啦,這個是牧牧爸爸。」
(繼在第一廣場被許多移工親切認定為同胞不斷以泰語溝通之後,克里斯又蒐集到印度裔認定一枚。)
 
*丫媽聊到有很多女孩會帶著瀏海髮捲上街或坐車,
我問說:「那她這樣戴著,什麼時候會放下來?」
丫媽:「可能是遇到朋友或是重要場合才放下吧?」
我回說:「所以我們看到會看到髮捲是因為我對她們來說不重要喔?」
克里斯突然說:「或是可能她沒把你當朋友。」
(當下笑翻,不過PO文的當下覺的,髮捲很像叫人家全名,要嘛就是非朋友要嘛就是太朋友,很微妙耶。)
 
*最近幫克里斯添購了一件長褲,我們聊起他上次說去買牛仔褲,
但後來還是沒有買成。推算了一下,那個上次是我們還沒懷葫蘆之前!
在這幾年間,我們忙到連買牛仔褲的時間都沒有?
 
*騎著腳踏車載海派,克里斯騎了另一台載著苔派跟葫蘆的腳踏車從旁超過我們,
我看起來覺得這爸爸真帥(呼應主題耶),
跟海派說:「你覺得爸爸是個怎麼樣的爸爸?」
海派說:「他是一個速度快爸爸。」
 
崇瑜呼應上面那段。
如果在馬路上找不到丫丫的車尾燈,
葫蘆說的是:媽媽可能闖紅燈。

邱三小語錄之一(連載中)

*威力彩*
葫蘆:雖然我們家很窮,但是我們都過得很開心。
丫丫:嗯…是啊。
C:獵人在說威力彩耶。
葫蘆:那是什麼?
丫丫:就是去猜一些號碼,然後可能有機會會變有錢一點。
葫蘆:那我們要快點去買。爸爸,你快點出發啊!
(然後,摃龜了,以及,獵人根本買錯成大樂透。)
 
*兄弟補位*
葫蘆跟海派約好玩躲貓貓,葫蘆去躲,海派要找。
葫蘆:牧,你知道我在哪裡嗎?
海派:哥哥,你在哪裡?(完全無法聽聲辨位)
突然海派半路遇到C,就跟C聊起天了!完全忘記他在當鬼。
葫蘆:牧,你知道我在哪裡嗎?
苔皮:耕耕,我找到你了!
(遊戲被海派始亂終棄,但半路殺出小苔皮,好奇妙的轉折。)
 
*花式數學*
丫丫做了梅子一口烤飯糰,分兩批送上餐桌。
海派數了數:哇,有七個耶,我們家有五個人,剛好耶!
(嗯…到底是怎麼分配的,有剛好嗎?)
 
*蜘蛛網*
葫蘆:媽媽,我們家好多地方都有蜘蛛網耶。
丫丫:嗯…(按兵不動)好像耶。
葫蘆:好好喔,我們家很像大自然。
(果然,不要隨便置入自己評價,哈。)
 
*奇妙追求*
海派昨天跟月裡姐睡,今天是全家最早起床的。
起床後問我:「哥哥他們起床了嗎?」
丫:「還沒耶,你是第一個起床的。」
海派:「蛤!但是我想要輸給他耶。那我要再去睡。」
轉身回阿嬤房間繼續躺著,直到聽到苔皮起床的聲音。
(好奇妙的追求喔。)
 
*性平原住民*
早上在客廳聊天,月裡姐提到說,海派睡前說他長大要跟哥哥結婚。
葫蘆:男生跟男生可以結婚,但沒有聽過兄弟結婚的。
月裡姐:對啊,女生跟女生也可以,不過,同一個爸爸生的小孩就不會結婚。
海派:但是不同的爸爸就可以跟另外一個爸爸結婚。
(嗯,的確沒錯,又是性別平權,又重婚除罪外?)
 
果然還是要隨手紀錄一下,不然笑點稍縱即逝。
 

2021/09/23

孩子在聽我說我的部落格文章,其中有提到脫離某聯盟。
海派問:你為什麼會脫離呢?
丫:原因有很多,但可能可以說是理念不合。
海派:所以你們外面很合喔?
(理念跟裡面,似乎也可以同義替代)
 
一家人在欣賞照片。
大人說:「海派,你笑起來好甜喔。」
海派說:「所以我之前就有被螞蟻咬過。」
(螞蟻也知道你的甜。)
 
 
2021/12/01
昨天睡前聊天,不知為何聊到,
如果要說「收到」,除了說「收到」之外,
還可以說roger (that).
海派突然問:這樣不會太優秀嗎?
丫問:什麼意思?
海派解釋:別人都說收到,但我們說roger,不會太優秀嗎?
笑倒。他的意思應該是特別。